向家坝库区养猪“达人”的故事

发布人:三峡集团用户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3日   浏览量:


视频制作:赵若伊

 
海报设计:赵若伊

  本网讯(杜健伟)早上7点多,太阳晒在身上已有些许的刺痛感。伴随着逐渐弥漫在空气中的热意,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蕨溪镇红光村的养猪大户凌章前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他刚把满满一袋饲料扛进猪棚,棚里的仔猪就开始向饲料槽围拢,准备抢食饲料。

  
本文摄影:杜健伟 赵若伊

  一天喂几次,一次喂多少,凌章前再熟悉不过。看着这一栏仔猪一天天长大,凌章前心里很踏实,他期盼这批仔猪能在年底卖出好价钱。

  喂完仔猪,凌章前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他又扛起饲料,向饲养母猪的猪圈走去。仔猪关系着眼前的收入,母猪则为收入延续提供了保障。圈里这十几头母猪,是凌章前的“宝贝”。

  “这几头母猪的品种很好,产的崽多。”对于猪的品种,凌章前颇有研究,优质猪种,是他生猪养殖越做越好的重要保障。

  

  除了种猪品种好,凌章前对猪饲料的选用也十分讲究。

  “凌章前家里养的猪都吃纯粮食饲料,这种饲料比一般的饲料成本高,但养出来的猪肉品质好很多。他家的猪历来不愁卖。”提到凌章前,红光村村支书李德池竖起大拇指。

  如今的凌章前是远近有名的养殖大户,他的家庭养殖场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生猪数量最多时更是达到300多头。但几年前,凌章前还常年在外地务工,收入只勉强够家里五口人日常用度,没有多少积蓄。

  随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孩子也到了读书年龄,2014年,凌章前回乡创业,东拼西凑搞起了生猪养殖,但干了几年,始终面临两个难以逾越的问题:一是养殖技术落后,二是没有形成规模。

  

  得知凌章前的困境,村支书李德池第一时间想到了“三峡种子基金”。

  “三峡种子基金”是2012年三峡集团与四川省宜宾市合作创立并推行的社会扶贫项目,旨在帮助金沙江下游水电移民和贫困群众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和服务项目,实现增产增收。“三峡种子基金”采取“小额、低息、滚动”运作方式,手续简捷、操作方便。

  “‘三峡种子基金’就是帮助我们发展产业增产增收的,凌章前踏实肯干,完全符合借用条件。”李德池说。

  2020年,凌章前首次申请使用了“三峡种子基金”,鼓起了再次创业的勇气,也有了扩大养殖规模的底气。他把家庭养殖场面积从原来200平方米扩大到1000多平方米,增加了优质品种母猪和生猪养殖数量。

  

  这期间,凌章前还参加培训,学习了生猪养殖技术,把学来的知识都用到了养殖场里。

  “正是有了‘三峡种子基金’,我才没了后顾之忧,能用上好的粮食饲料。”走进凌章前专门囤放饲料的小屋,可以看到堆得满满当当的全粮饲料,而外面猪棚里抢食的仔猪更是一个个吃得膘肥体壮。凌章前成功改进了养殖技术、扩大了养殖规模,养殖场的效益也有了提升。

  “2020年和2021年养猪场带来的收入都不错,跟以前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凌章前有些腼腆,但谈到扩大养殖规模后的收入情况,他的脸上露出质朴的笑容。

  看到凌章前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李德池也感到高兴。“现在他已经是全村创业致富的典型模范了。”李德池透露,凌章前不仅是养猪好手,还能精准把握猪肉市场动向。“别看他现在只有100多头存量,等这批生猪养大,正好能赶上年底猪肉销售旺季,利润还是很可观。”

  “想要过上好日子,就必须要踏实肯干。”10年前凌章前刚回乡创业时,便认准了这个理儿。在“三峡种子基金”帮助下,成千上万个像凌章前这样的库区群众,正靠着踏实肯干在家门口创造着自己的美好生活。

编辑:陈晓英 孙恺 降瑞娇

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04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