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是什么

发布人:三峡集团用户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0日   浏览量:

  本网讯(徐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在《道德经》中描绘出一幅国泰民安的淳朴场景,也表达出千百年来中国人蕴含在朴素价值观中的那些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

  “居有所”“路通连”千年梦想今朝圆

  “家,太冷了!一间间杈杈房漏风又漏雨”,这是世代居住在云南深山峡谷的“直过民族”群众的集体记忆。千百年来,“直过民族”群众大多居住在由竹木混搭建成的“杈杈房”中,上层住人,下层养牲口,安全卫生条件差。

  “我小的时候,就住在石头缝里,后来割了半年茅草,盖了一间小茅屋,全家六口人挤在一间茅草屋里。再后来条件好了些,全家人才把茅草房变成了‘杈杈房’。”这是云南省福贡县果科村阿加王底村民小组75岁的拖干波老人对于“家”的记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2017年,在三峡集团的帮扶下,阿加王底民族特色村寨建成,一栋栋砖混结构的两层楼房代替了百姓们世代居住的“杈杈房”。“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到这么好的房子。”拖干波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推开了新家的大门,眼眶湿润。

8398fec8929e1362863e04fa22028edb
▲ 景颇族脱贫群众在新居前合影 摄影:黎明

  脱贫攻坚期间,在云南省,三峡集团帮扶怒族、普米族、景颇族等三个人口较少民族建设安居房和改造危房14625户、异地帮扶搬迁1116户。在四川省凉山州彝区,三峡集团新建三峡新村80个、新建住房6476套、功能改造住房10059户、改造危房6141户。

  “住有所居”既是承诺,更是责任。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脱贫攻坚期间,全国234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累计有790万户、2568万贫困人口的危房得到改造。我国历史性解决了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

  在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关于一座桥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2022年6月30日,世界第一高墩大桥——金阳河特大桥正式通车。在当地,人们把这座桥叫“三峡连心桥”。

96e23e7ba3fe55567c3a5cd00a3d8fae
▲ 金阳河特大桥(资料图片)

  对于坪子村的黄里英来说,这是一座逐梦桥:“我在县城读书,以前回趟老家需要三四个小时。现在桥通了,只需要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到家。毕业后,我想在县城找工作,周末节假日就能经常回家照看老人。”

  对于天地坝镇的洛布哈来说,这是一座致富桥:“桥修通后交通太方便了,我要到对面新城区去做生意!”

  对于全县所有百姓来说,这是一座生命桥:一座桥,联通了新老县区,为当地百姓提供了地灾疏解搬迁的“生命通道”,成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强保障。

  在四川省美姑县,三峡集团在10个乡镇15个贫困村建设了15座通村道路桥梁,惠及3700余贫困户、近2.2万贫困人口……

  在湖北省秭归县庙河村,在三峡集团的帮扶下,15公里的主干道被硬化、加宽,村子交通不便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在重庆市奉节县三峡村,10公里产业路,帮助村里的脐橙种植产业驶上了快车道……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村畅乡,成为“民生路”“致富桥”。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窘境不再出现,“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成为中国乡村的美丽新景象。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脱贫攻坚期间,全国贫困地区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21万公里,累计解决了约7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问题,超5万个建制村新通了客车,农村交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及时雨”“聚宝盆”产业兴旺村村富

  2019年初,四川省宜宾县大滩村的向家坝移民翁云洪因为钱的问题犯了难。这一年,翁云洪种植三年的十亩蜂糖李即将挂果,此时正处于果树管护的关键时期,但买肥料和农药的钱却迟迟凑不齐。一筹莫展之时,翁云洪想到了“三峡种子基金”。

  在大滩村扶贫开发小组,翁云洪只填写了一张申请表,就借到了2万元“三峡种子基金”。使用这笔钱,翁云洪及时购买了农药、肥料。当年,翁云洪的蜂糖李喜获丰收,产量达到3千斤,收入10万元。

  农民想要发展产业,但缺少资金怎么办?这是许多百姓在致富路上面临的共同难题。

  2012年,为了支持金沙江下游库区移民和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三峡种子基金”应运而生。基金采取“小额、低息、滚动”的运作方式,放贷权下放到村里,村民借贷手续简便、快捷。基金一经设立,就在村民中产生了巨大作用,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产业发展的“及时雨”。

  宜宾市叙州区瑞莲村的陈其锋借用3万元“三峡种子基金”种植梨树10亩、桃树5亩、桂圆和柑橘5亩,仅梨树一项的年收入就达到4万元;屏山县宝宁村的刘义借用2万元种植桂圆,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屏山县龙口村的苟光莉借用10万元,建起了两个大型蛋鸡养殖场,年收入超过50万元……

  “三峡种子基金”自设立以来惠及金沙江库区县(区)11个,移民村(社区)105个,受益群众超8万人。

  宜宾市扶贫开发协会副秘书长罗永康介绍,“三峡种子基金”实现了帮扶资金的保值增值和良性循环,让产业帮扶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式转变。

  盛夏七月,三峡集团定点帮扶的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的冷棚辣椒进入到丰收的时节。“干了十多天,进账三万多。”搁从前,这是于志国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于志国介绍说,林东镇的农田属沙壤土质,透水性好,不易发生积涝和各种蔬菜病,非常适合进行蔬菜种植。然而,当地百姓种植蔬菜近30年,并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根本改变。

  “关键在于之前都是在大田里露天种植,受天气和虫害影响较大,质量和产量都无法保证”,林东镇党委书记田晓辉介绍,“要想发挥土地优势,就要进行冷棚种植,好管理、产量高,又能打‘时间差’,在反季节市场中抢占更多消费空间”。

  林东镇的村民们也知道冷棚蔬菜效益好,但一亩地两三万块钱的成本让人望而却步。

  2021年,三峡集团在巴林左旗实施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出资在林东镇太平、土龙岗、大营子等村为百姓们建起了443栋冷棚,村民在此种起了销路好、价格高的辣椒。

406c09c940108cb760275b7271b65f9d
▲ 内蒙古巴林左旗西沟村村民梁绣花 摄影:徐强

115f5ae68431b9cb26af9efe32060a0b
▲ 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土龙岗村张文艳一家在冷棚里采摘辣椒 摄影:徐强

  村民们使用冷棚,每年每个冷棚只需几百块的租金。以租代建,资金压力消失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冷棚辣椒种植产业中。2022年,随着一筐筐辣椒喜获丰收,当地百姓期盼了几十年的致富梦成真了。

  “平均亩产过万斤,每亩纯利润过万元。”于志国说,“这些冷棚就是我们的‘聚宝盆’。”

fa5a937b3a7283bcff9d8cd6fae7c40f
▲ 内蒙古巴林左旗西沟村村民刘芳 摄影:徐强

  在耕地和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设施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业产业集约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可行方案。

  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设施农业种植总面积达4000多万亩,占世界设施农业种植总面积的80%以上,有效满足了城乡居民对“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的需求。

  “兴农人”“新农户”逐梦乡村振兴路

  扎根乡村,却不再像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随着乡村振兴逐步推进,如今的中国农村,已初显另一派繁忙景象。

  “互联网+”让山村与世界接轨,“新能源+”让自然生态转化更多价值……村民们也不再满足于春耕秋收的田间劳作,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在一座座美丽的村庄里展现出勃勃生机。

  据国家统计局和农业农村部2022年初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已经超2000万人,“新农人”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三沱村紧邻长江,地处三峡库区,日照充足,结出的脐橙汁多、味甜,从20世纪90年代起,这里便开始规模种植脐橙。

  但不断扩大的种植规模,并没有给果农带来切实的收益。

  三沱村党支部书记黄明说,每年脐橙成熟后,村民将大大小小的脐橙一股脑装进麻布口袋,等着商贩上门收购,果子价格往往是批发商“一口价”。尤其春节过后,商贩少了,村民们只得主动降价,基本没啥赚头。

42847d37d02bafd2b84c0f09bb5f28dd
▲ 重庆市奉节县三沱村樊德华一家 摄影:黎明

  2019年,三沱村成立了电商服务中心,建起了奉节县首个电商直播间,吸引村里不少年轻人回乡当“网红”,叶宏便是其中一位。

  在2022年的脐橙销售季,叶宏在直播间卖出了1万多单脐橙,销售额近百万元。叶宏不仅卖光了自家700多棵果树的脐橙,还把村里其他果农的脐橙卖出了“好价钱”。

  黄明说:“三峡集团对村子电商的大力帮扶,让三沱村‘脐橙种植+电商’的发展模式不断成熟和完善,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了家乡致富的新门路,纷纷从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返乡变成新时代的‘兴农人’。”

  甘肃省渭源县本庙村的王会兰也想返乡就业,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大学毕业3年多,王会兰一直在外漂着。随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返乡就业,成为她一直以来的心愿。

  2023年初,回家过春节的王会兰听说隔壁罗家磨村有企业正在招聘。春节过后,她留在了家乡,成为罗家磨福民文化旅游专业合作社的一名职业经理人。

  2022年,由三峡集团、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和当地政府联合打造的“百美村庄·罗家磨”乡村振兴综合示范项目启动。当年,旗下的9套精品民宿就在村子里落成开业。依托百美村庄项目,罗家磨福民文化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如今,王会兰所在的合作社负责村庄旅游项目的运营、分红管理、产业发展和村庄环境提升。王会兰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既实现了自己返乡就业的愿望,又可以为家乡建设作贡献,两全其美。”

  美好生活是什么?

  对于直过民族的百姓来说,是改变千百年生活方式后的安居乐业;对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的种植户来说,是辣椒丰收映衬出的火红日子;对于重庆市奉节县三沱村的村民来说,是新兴电商产业带给他们的生活富足;对于甘肃省渭源县本庙村的王会兰来说,是既能陪伴父母又能干事创业的那份安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时代的中国人,正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编辑:陈晓英  李雷  秦阳

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04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