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白鹤”栖何处?
涪陵长江水文石刻――白鹤梁上13块离开基岩的题刻何去何从?一段时间以来,重庆和涪陵方面展开了一场拉锯战式的谈判。
白鹤梁题刻处于水下保护之外的一段有题刻27处,其中14处题刻粘接在基岩上,是不能移动的,还有“白鹤时鸣”、“送子观音”等精美题刻13处已脱离基岩,可以移动。为此,重庆市文物保护办公室根据《文物法》的有关规定,欲将这13块题刻集中到建成后的三峡博物馆里,以便于全面集中地向海内外游客展示丰富的三峡文物。
但涪陵方面对此持反对意见。
涪陵区博物馆馆长黄德健说:“谁敢想象,如果耗巨资建成的白鹤梁博物馆里见不到白鹤时鸣、巨型石鱼等题刻,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景象?”他说,文物分为两种,一种为可移动的,如青铜器等;另一种为不可移动的,如大足石刻、白鹤梁。文物保护应遵循《文物法》中“不可移动的文物不能离开它所依赖的自然环境关系”这一原则。正在实施就地抢救保护措施的“白鹤梁题刻”应该保持其完整性,不容分割。
重庆要搬走一半,涪陵坚持不容分割,目前是各说各有理,双方已进行了多个回合的谈判,还没有结论。随着三峡工程蓄水日期的日益临近,白鹤梁上“白鹤”何去何从已是迫在眉睫。
白鹤梁题刻最终将花落谁家,我们将继续予以关注。 (庞山岚)
发布日期:2002年0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