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建设与运行并举高质量实现目标

——2013年向家坝水电站建设综述

  本网讯(朱滢 报道) 据向家坝工程建设部介绍,2013年是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建设与电站运行并存的一年,全面完成了工程建设与蓄水目标,枢纽工程经受了蓄水后高水头运行的检验。这一年,广大建设者为之奋斗10年的大坝全线浇筑至坝顶高程384米,巍然屹立在金沙江上;水库实现380米正常蓄水位的蓄水目标,高峡平湖、青山绿水的景象浑然天成;电站新投产3台世界上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强大的电流源源不断地输往工业发达的上海;泄洪设施全面投运,安全可靠,首次经受了汛期洪水的考验;……向家坝工程的成功建设,为改善国家能源结构,保障清洁电力供应,推动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航拍向家坝大坝。高峰 摄


  384米!大坝全线到顶,经受了高水头运行的考验!
  2013年4月12日,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日子。向家坝工程建设者们迎来了建设史上具有辉煌意义的时刻——大坝全线浇筑至坝顶高程384米。
  回顾这座混凝土重力坝的建设历程,倍感艰辛!2007年9月16日,左岸一期大坝开始浇筑第一仓混凝土;2009年12月,二期大坝深槽部位(高程203米)开始浇筑;2012年6月25日,大坝全线浇筑至340米高程以上,可以抵御金沙江百年一遇洪水;同年9月底,大坝挡水一线浇筑至363米高程以上,满足初期蓄水354米的要求;同年12月底,大坝已平均浇筑至高程380.5米;2013年3月底,大坝泄洪坝段全部浇筑至设计高程384米;2013年4月12日,大坝全线封顶。至此,雄伟壮观的“金沙江第一坝”魏然矗立在金沙江的“龙口”。大坝混凝土总量约1000万立方米,浇筑施工总历时五年半,高峰年2011年浇筑量达到427万立方米,仅次于三峡工程。虽然2013年大坝混凝土仅剩21.7万立方米,但细部结构复杂,金结安装量大而且集中,为在汛前具备380米正常蓄水位的挡水条件,实际的有效施工时间并不长,参建各方加大资源投入,精细管理,统筹协调,确保了“大坝到顶、闸门到位”等各项蓄水条件。
  2013年,大坝全线经受住了高水头的考验,大坝及两岸边坡的各项监测数据表明运行状态良好;大坝基岩以下的防渗帷幕,号称“地下大坝”,挡水后也经受住了高水头的严峻考验,各项检测指标正常,确保了大坝“基业”安全;大坝上各类孔口44孔,闸门67扇,挡水安全,设备运行可靠,确保了电站运行与调度的安全可靠。

  380米!水库蓄水至正常蓄水位,开始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2013年7月5日凌晨3时,向家坝水电站第二次蓄水顺利完成,水位升至370米防洪限制水位,也是今后水库运行的最低水位。9月12日上午8时,水库蓄水至正常蓄水位380米。至此,经过全体建设者的艰苦努力,向家坝水电站顺利完成了全部蓄水任务,比原设计计划有较大提前。
  为了确保水位抬升安全可靠,2013年6月和8月,工程分别通过了向家坝工程验收委员会验收专家组针对蓄水370米、380米的现场检查。专家组通过现场查勘、听取有关部门汇报,重点了解工程建设形象面貌、移民征地情况、2013防洪度汛方案和工程初期运行等方面的情况,最终确认向家坝工程建设质量与形象面貌满足蓄水条件,同意蓄水至正常蓄水位。
  在从初期蓄水位354米抬升至防洪限制水位370米、从370米抬升至正常水位380米期间,为保证枢纽工程的安全、库区移民正常生活秩序、下游河道航运及涉水安全,向家坝工程建设部安排对相关建筑物进行了一系列的安全监测。监测资料表明,枢纽建筑物所有监测数据均在设计范围内,上游库岸总体稳定,下游流量及水位变幅满足航运、涉水安全的要求。
  首次蓄水380米,是向家坝工程建设史上又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向家坝水电站具备了全面发挥综合效益的基础条件。发电、航运、防洪、灌溉等功能,随着相关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与完善,将逐步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鸟瞰向家坝工程。高峰 摄


  新增3台,累计投产6台机组,质量优良,运行可靠!
  向家坝水电站总装机容量是继三峡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之后,目前国内的第三大水电站,设计装机8台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80万千瓦,单机容量属世界之最。
  2013年,向家坝水电站圆满实现“保二争三”的目标,完成了3台机组的投产发电。2013年5月30日,右岸地下电站5号机正式投产发电;10月24日,左岸坝后电站首台——1号机组正式投产;12月27日,2号机组正式投产。至此,向家坝水电站累计投产6台机组。
  记者从向家坝机电安装项目部了解到,向家坝机电安装一直以创“精品机组”为首要目标,通过精细管理、精心安装,机组安装质量优良,已经投运6台机组全部达到“精品机组”标准的指标,机组安装水平再上新台阶。
  机组运行捷报频传,2013年向家坝水电站总计发电183.8亿千瓦时,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右岸地下电站4台机组全部实现“首稳百日”;电站运行一年,安全可靠,实现了“零非停”;6台机组按投产时间的先后,及时而顺利地通过了电网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精心组织弧门安装,泄洪设施经受了汛期洪水的考验!
  2013年,是工程蓄水后首次面临汛期考验,泄洪设施能否安全运行是关键。因此,大坝上22个泄洪孔及其闸门、大坝下游2个大型消力池、坝顶启闭容量400吨的坝顶门机等设施、设备必须安全可靠。早在2012年汛后,就开始进行泄洪孔及消力池的冬季检查与检修,2013年6月中旬完成了所有消力池及流道的检修。大坝到顶后,重点就放在了表孔工作弧门的安装上。大坝共设12个表孔,为了在汛期有更多表孔投入运行,既有利于闸门优化调度,也有利于大坝安全度汛,向家坝工程建设部统筹协调,及早明确了6月底安装完成6孔弧门及其液压启闭机、7月底安装完成3孔的总体目标。
  向家坝单个表孔的弧门及其液压启闭机的安装工期就需约3个月,多孔设备同时安装必然会存在相互牵连与影响。在安装过程中,建设、监理及施工三方每天现场碰头检查、及时协调,紧紧抓住安装的关键线路,及时解决现场难题,通过加大资源投入、多开工作面,协调现场2台300吨履带吊全力确保泄洪设备安装;同时,对非关键线路的项目,早启动、早安装、早调试,有力地保障了设备安装总体进度。
  在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6月底完成了设备安装,7月上旬有9个表孔具备泄洪条件,其中6个表孔弧门、3个表孔临时平板闸门;7月底又有3个表孔弧门安装完成,8月上旬12个表孔具备泄洪条件,其中9个表孔弧门、3孔临时平板闸门。
  2013年汛期,通过水库联合调度、中表孔闸门联合运行,有效地削减了泄洪洪峰。据统计,7月5日~10月27日,中表孔闸门共计操作2269次,设备均能可靠运行,并通过成都梯调中心遥控操作,表明设备质量良好、运行安全可靠。消力池汛后抽干检查表明,消力池及流道的质量良好。总之,向家坝工程泄洪设施、设备经受住了首次汛期泄洪的考验。
  统筹协调,工程受控,电站上下游水域经受了初期运行考验!
  记者从向家坝工程建设部了解到,2013年向家坝工程主要项目进度总体受控,除了上述相关项目全面满足工程蓄水、度汛等要求外,其他项目也完成了年度计划目标。如:左岸厂房大坝,进水口设备安装项目提前满足机组投产发电的条件;左岸坝后电站,按照向机电安装交面的要求,完成了土建、装修项目,满足首批机组发电的要求;右岸地下电站,在保证电厂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精心管理剩余项目的施工,完成了年度计划;升船机船厢室段,2013年11月下旬筒体结构浇筑至设计高程393米,船厢室顶部纵、横梁年底全部施工完成;升船机渡槽段,2013年11月15日左侧闸墙浇筑至顶部高程382米,具备交面条件;灌溉取水洞,南、北总干渠共完成主洞开挖2478米。
  2013年,围绕向家坝水电站两次蓄水,配合溪洛渡水电站两次蓄水,加强对外协调,确保了全年的关键节点目标如期实现。
  面对汛期暴雨引发的库岸地质灾害,以及由此带来的水库周边交通问题,在当地移民群众的支持下,中国三峡集团会同地方政府妥善处理了工程蓄水运行以来出现的地质灾害及交通问题,提前组织当地居民或移民撤离,及时采取多种保证交通的应急措施,建立了应急措施和工作机制,确保了库区地方经济发展、居民生产生活秩序正常。
  面对电站泄洪引起的水富县城局部房屋门窗振动问题,一方面开展监测、试验与研究,采取调度措施和工程措施,积极减小振动;另一方面依靠政府,做好科学解释、宣传和舆论引导,有效消除居民不安心理,确保了社会安定。
  面对蓄水可能引起的上下游通航安全、涉水安全问题,认真总结初期蓄水的经验,提前与交通航运部门、宜宾和昭通两市政府协调,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有效地保障了上、下游水域的安全。
提前筹划,细化完善电站的环保、水保措施,有效地避免了电站运行和蓄水可能引起的环保、水保问题。
  2013年,按照“慎终如始、精益求精”的要求,精细管理、精心组织,确保了工程质量安全全面受控、蓄水发电目标全面完成、电站周边安全稳定,全面完成了年度计划目标,也为2014年电站机组全面投运及各剩余项目有序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峡平湖向家坝。高峰 摄

发布日期:2014年0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