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175米蓄水的大坝侦察兵

             本网通讯员 胡长浩 郑荣洲
  随着蓄水的步步推进,三峡安全监测工作也紧跟水位上涨节奏,紧锣密鼓地展开。通过蓄水加测与周期观测相结合,监测人员对各项监测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及时掌握枢纽建筑物的运行状态,为三峡175米试验性蓄水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做好蓄水期大坝安全监测工作,长江电力检修厂积极备战蓄水加密观测。9月6日,检修厂召开会议,对蓄水期的加测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从人员、设备、安全三个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三峡工程从防洪度汛转入175米试验性蓄水后,2010年的蓄水加测工作也随即拉开序幕。按照事先部署和安排,监测人员快速反应,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圆满完成了大坝挡水一线、船闸、升船机、茅坪副坝等关键部位的加密观测工作。
  蓄水期间,监测人员采集监测数据数十万个,涉及变形、渗流、应力应变、接缝开合度等多个类别。这些布设于枢纽建筑物上的各项监测仪器和设施就如同监测人员的眼睛和耳朵一般,及时反馈着建筑物的各项“体检数据”,又如同大坝的侦察兵,为分析、诊断枢纽建筑物的“健康状态”提供了准确可靠的资料。
  按照集团公司监测中心要求,除了做好日常巡检外,监测人员还加大了巡视排查的力度,基本做到一次加密观测配合一次巡视检查。在船闸、升船机、大坝挡水一线、茅坪溪防护坝等部位长达十多公里的巡检线路上,监测人员密切关注着四周环境,对边坡变形、混凝土裂缝、渗漏以及监测设施损坏等可能出现的各项异常状况进行仔细排查。
  在水位突破172.8米历史最高水位时,为确保平稳、安全地完成蓄水目标,三峡水库放慢了蓄水步伐,加强了安全监测,加测频次从蓄水之初的“两天一重点,5米一全面”增加到一天一次。工作量的加倍,给加测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前期的合理安排,监测人员迅速集结,轮班作业,最终保障了加测工作的顺利完成。
有了精确、可靠的数据,还需要经过精心计算和科学分析,才能最终形成有价值的成果报告。检修厂监测部技术分部在蓄水加测期间,从质量和效率两个方面着手,圆满地完成了数据计算分析工作,截至目前,共编制完成蓄水加测简报20期,监测月报1期。
  蓄水成功后,三峡工程将维持高水位运行,枢纽大坝、电站机组、库岸稳定、泥沙淤积等各方面将在设计运行条件下得到真实检验。截至目前,监测结果表明:厂房及各坝段渗漏与排水情况正常,三峡船闸运行正常,船闸、大坝、厂房、茅坪溪防护坝等建筑物的变形、渗流、应力应变均在设计范围之内,变化规律合理,枢纽建筑物在高水位下工作性态正常。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监测人员将持续开展加密观测工作,密切关注枢纽建筑物在高水位下的运行状态。





发布日期:2010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