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溪洛渡
——写在溪洛渡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之际
张世保
航拍溪洛渡大坝。本报特约记者 王连生 摄
十年磨剑缘系清洁能源,今朝梦圆情归溪洛古渡。
溪洛渡,对于很多人来说,一直是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地名。可对中国水电人来说,已经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大地名,默默奉献的三峡水电人在这里追梦十年。
2014年6月30日,是中国水电史上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在这一天,装机规模世界第三、中国第二的溪洛渡水电站18台77万千瓦机组全面投产发电。强大的电能送往大江南北,有力地推动着气势如虹的中国梦滚滚向前。
十年前,三峡集团第一任总经理陆佑楣院士为第一批进入金沙江的将士们壮行时的场景历历在目。十年后,溪洛渡300米级精品拱坝,像一幅璀璨的画卷、像一座高耸的丰碑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人们视野中的一道亮丽景观。
工程建设比计划实现"三个提前"
溪洛渡水电站是列入国家"十五"规划、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的"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也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工程,位于四川雷波县和云南永善县交界的金沙江上,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拦沙、防洪和改善下游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电站,总装机1386万千瓦。电站主要供电华东、华南地区,并兼顾川渝、滇的用电需要。
溪洛渡水电站自2003年8月开始筹建,2005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11月实现截流,2009年3月开始大坝混凝土浇筑,2013年5月4日水库开始下闸蓄水、7月15日首台机组并入南方电网运行。2014年6月30日,最后一台机组并入国家电网运行。
通过对大坝、电站进水口、导流洞、非常泄洪洞等设计优化,通过对筹建期、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完建期等不同阶段科学规划,通过工程建设过程的精心组织,溪洛渡水电站建设实现了提前一年截流、提前一年发电,并将实现提前一年竣工。
数字化大坝开水电站建设先河
溪洛渡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85.5米。2009年5月9日,在溪洛渡拱坝底部结构设计审查会议上,三峡集团副总经理樊启祥提出要建立溪洛渡拱坝动态综合分析模型。随着溪洛渡实体大坝的上升,溪洛渡数字大坝也同步建设。溪洛渡拱坝混凝土全过程温度监测实时在线系统和混凝土温度通水冷却智能系统的应用,为混凝土防裂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有多名院士参加的金沙江水电开发质量检查专家组将其评价为:"……开创了我国智能高拱坝建设的先河。……为保证溪洛渡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285.5米的高拱坝到目前为止无温度裂缝,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国家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认为,溪洛渡数字大坝的建设和应用是一个技术与管理的创新。
地下厂房堪称两座精品"宫殿"
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分左右两岸对称布置,每个厂房长443.34米,顶拱跨度为31.9米,高75.6米,分别安装9台77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
在厂房开挖过程中,广泛采用了成熟技术集成优化,对传统施工工艺进行了大胆改进创新,洞室与高边墙相交部位实施先洞后墙,然后再沿边墙顺洞室周圈作环向预裂的施工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边墙下挖后相交部位的体型,攻克了地下厂房大跨度顶拱安全揭顶、岩锚梁开挖等难关。我国著名水电专家、两院院士潘家铮说:"溪洛渡地下工程是世界一大奇观,左右岸地下厂房的开挖质量之好堪称精品,是中国水电工程的骄傲!"陆佑楣院士曾饶有兴致地说:"岩锚梁是件艺术品。"
发电机组安装屡创世界纪录
2009年底开始进行水轮发电机蜗壳等埋件安装,2010年安装完成13台机组的埋件共12929吨,并向土建交面,超过三峡工程2004年的最高强度7000多吨,创单座电站年安装机组埋件台数和安装量两个世界第一。2013年面对机组投产集中、间隔时间短,三种机型同时投产调试难,采取左右岸电站机组并行调试的模式,超额完成了年度机组安装调试投产任务,当年投产装机12台共924万千瓦,刷新了单座水电站年投产装机500万千瓦的世界纪录。
截止2014年6月底, 18台机组在12个月内全部投产,并均实现一次启动成功、一次通过72小时试运行,现已有13台机组实现"首稳百日",15台机组高标准通过并网安全性评价,形成并保持了新投产机组"零非停"的良好态势,机组可靠性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多项创新产生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数字大坝是溪洛渡水电站建设的最大创新成果,该项目2013年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评为一等奖,已获批7项专利及著作权,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
泄洪洞施工中的创新涉及开挖、支护、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材料等多方面,获得专利十余项。边顶拱常态混凝土衬砌台车、龙落尾斜洞底板隐轨拖模及相关配套工艺的研究与成功运用,不仅提高了混凝土体型精度和过流平整光滑度,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施工效率成倍提高。
通过详细科学地分析比较,率先在大型水电站建设中选用国产30吨缆机,与设备制造厂家共同对缆机进行了四十多项技术改进,完善了设备性能,不仅比选用进口缆机节约上亿元资金,还有力促进了30吨缆机的国产化。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受到各方赞誉
溪洛渡水电站建设严格按照环境保护"三同时"的要求,落实了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工程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在工程建设初期,配套建设了4座生活污水处理场和国内先进的骨料生产废水处理系统。电站进水口调整为分层取水,维持下游河道的原有水生生态环境。严格按照水土保持设施运行规范要求,完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施工区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等指标全部达到水土保持防治目标。
截至2014年6月底,溪洛渡水电站施工区已累计完成环保、水保投资11.67亿元。
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果实丰硕
随着溪洛渡水电站的建设,库坝区对外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一拨拨商家来雷波、永善经营,一批批企业选择落户雷波、永善,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2003年永善、雷波两县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分别为7.13亿元和5.7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0.16亿元和0.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2.1亿元和2.48亿元。2013年永善、雷波两县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分别为49.31亿元和45.5亿元,10年间分别增长了690%和79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2.88亿元和4.2亿元,10年间分别增长1800%和1680%;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4.33亿元和85.1亿元,10年间分别增长6.8倍和34.3倍。
道路通了,经济活了,不少人的腰包鼓了,高档商品、小汽车等也进入山区曾经是贫困县的百姓家庭。
回顾十年溪洛渡水电站建设,面对水电工程建筑市场深刻变化所带来的工程建设管理新挑战,我们在继承三峡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基础上,在"工点出样板、项目成精品、工程创典范"的建设之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追寻清洁能源梦的路上留下了一串串艰辛、坚实的脚印。
今朝梦虽圆,但却梦未满。我们将以慎终如始的态度,精心做好工程收尾阶段工作,努力把溪洛渡水电站建成西部水电开发典范工程。
编者:2014年6月30日,是中国水电史上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装机规模世界第三、中国第二的溪洛渡水电站18台77万千瓦机组全面投产发电,强大的电能源源不断送往华东、华南以及川渝、滇地区,有力推动着中国梦滚滚向前的步伐。然而,为了这一天,溪洛渡人拼搏了十年。"十年磨一剑",在喜迎成功的时刻,我们把成功背后艰辛付出的故事也同时呈现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