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满怀无比激动和自豪的心情齐聚蓉城,共同见证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投产运营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并共同分享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历时11年艰苦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此,我谨代表三峡集团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是继三峡电站之后由国家授权三峡集团投资建设的两座世界级巨型水电站,其中溪洛渡水电站是我国目前已建和在建的第二大、世界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是我国目前已建和在建的第三大水电站。两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基础性工程,是长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撑。两电站总装机2026万千瓦,相当于2012年和2013年全国水电投产装机容量的一半,平均每年可以为共和国提供大约88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耗30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00多万吨,将为共和国创造近3万亿元的产值;两座电站的成功建设对于共和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自2003年溪洛渡开始筹建起,到今天向家坝最后一台机组投产为止,两座电站的建设已经历经11个春秋:
   11年来,数以万计的工程建设者,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团结拼搏,无私奉献,攻克了大坝深层抗滑稳定、大跨度地下厂房和大规模洞室群开挖施工以及大容量水轮发电机组制造安装等一个又一个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11年来两站累计开挖土石方1.4亿方,相当于宽和高各1米的石墙绕地球赤道三圈半;累计完成混凝土浇筑和土石方填筑4570万方,相当于1米见方的石墙绕地球赤道一圈多;自首批机组投产至今的17个月里,两站曾创下一年连续投产15台共计1164万千瓦的机电安装奇迹,其中,溪洛渡水电站2013年投产924万千瓦,刷新了单座电站年投产规模的世界纪录;目前所有投产机组在投产当年全部实现"零非停",两座电站同时投产的机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强度之高,工程质量和机组运行情况之好,在世界水电建设史上都属罕见。   [详细]

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一期工程取得重大建设成果

溪洛渡、向家坝电站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总装机2026万千瓦,相当于又投产一座三峡电站

   本网讯(记者 吴豪强)7月10日下午4时,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卢纯在成都梯级调控中心向公众宣布: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一期工程取得重大建设成果——世界第三大水电站、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电站,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电站机组全部投产发电。两座电站总投产装机达2026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880亿千瓦时,相当于又投产一座三峡电站。这是三峡集团在推进金沙江水电开发战略中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
   自2012年11月向家坝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2013年7月溪洛渡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到2014年6月30日溪洛渡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并网发电、7月10日向家坝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并入电网,三峡建设者在17个月时间内,共投产装机2026万千瓦,占2012至2013年全国新增水电装机容量近一半。溪洛渡电站创下一个月投产4台、6个月投产12台、12个月投产18台77万千瓦级巨型水轮机组的世界纪录。投产机组数量之多、运行之好,刷新了单座水电站年度投产装机规模世界记录...   [详细]

——热烈祝贺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如期全面投产发电了!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水电开发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必将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史册。我们对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如期全面投产发电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广大建设者表示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电站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如期全面投产发电,对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履行节能减排承诺、保障国民经济稳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溪洛渡水电站装机1386万千瓦,是我国第二、世界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装机640万千瓦,是我国第三大水电站。这两座巨型水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全面投产后,每年可生产88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相当于减少燃烧3000多万吨标煤,既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又可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除发电效益外,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还兼具拦沙、防洪、航运等多项功能,综合效益巨大。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联合运行,可将下游沿岸的宜宾、泸州、重庆等城市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至100年一遇的水平,还可极大地改善金沙江宜宾段以上105公里航道条件,使向家坝坝址以上航道等级由五级提高至四级,并可改善下游枯水期的航运条件。向家坝水电站建成后,其引水灌溉面积达375万亩,惠及宜宾、泸州、自贡、内江、昭通等近20个县市。未来,溪洛渡、向家坝还将和三峡、葛洲坝实行"四库联调",珍贵的长江水资源将更为充分地得以开发利用,其综合效益还将进一步放大。   [详细]
溪洛渡水电站工程大事记
  • 2014年6月30日最后一台机组投产发电。
  • 2014年3月6日坝体全线浇筑到顶。
  • 2013年7月15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 2013年5月4日开始第一阶段蓄水,6月23日蓄水至540米水位。
  • 2009年12月11日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工程开工。
  • 2009年3月27日大坝混凝土开始浇筑。
  • 2008年12月31日地下电站厂房开挖完成。
  • 2007年11月8日工程截流成功。
  • 2007年4月26日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开工。
  • 2005年12月26日水电站正式开工。
  • 2004年4月29日施工区移民搬迁任务圆满完成。
  • 2002年10月16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工程立项。
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大事记
  • 2014年7月最后一台机组投产发电。
  • 2013年底地下厂房机组全部(4台)投产。
  • 2013年4月12日大坝全线到顶,达384米高程。
  • 2012年11月5日首台机组并网发电。
  • 2012年10月10日电站开始下闸蓄水。
  • 2010年1月26日开始机电埋件。
  • 2010年1月二期工程大坝混凝土开始浇筑。
  • 2008年12月28日成功实现大江截流,转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
  • 2006年11月26日工程正式开工。
  • 2004年3月筹建工程启动。

——热烈祝贺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向家坝水电站拥有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8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可以说,代表着目前世界水电机组制造的最高水平。2008年5月,三峡集团对向家坝发电机组进行公开招标。经全面评估,哈尔滨电机厂(以下简称哈电)和天津阿尔斯通公司(以下简称阿尔斯通)被选中,分别为向家坝左、右岸电站提供4台水轮发电机组。
    哈电:创造水电装备国产化新奇迹
    向家坝机组许多指标比世界瞩目的三峡机组还要高。比如,单机容量从70万千瓦变成80万千瓦,最优效率从94.63%上升到94.65%,机组的稳定性、空化性能等指标均有所提高。对于研发向家坝机组的哈电而言,这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领衔中国创造、促进中国水电事业创新发展的一项使命。为此,哈电专门设立了向家坝项目研究课题,组织大量优秀科技人员和先进试验设备展开科技攻关。
    时任哈电向家坝科研课题负责人的覃大清,带领科研团队先后制定了几十套方案,经对比和验证,陆续优化并制作了6个模型转轮。经历将近两年的试验筛选,逐步提高模型转轮的各项性能指标。攻关团队的心血没有白费,在解决了一系列世界级的科研难题后,机组模型转轮试验的最优效率最终达到94.95%,高于向家坝项目94.65%的招标要求。"我们所研发模型转轮的水力性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覃大清自豪地说。行业专家对哈电向家坝机组科研课题成果进行评价时说:"具有优秀的水力稳定性能、高效的效率水平、优异的空化性能,无高部分负荷压力脉动,解决了世界性的难题。"
    向家坝整个水轮发电机组总重量达到7000吨,上下高度近50米,相当于一座高10多层的大楼!检测结果显示,哈电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4台机组,运行稳定、操控可靠、状态良好,多项指标超过合同标准,制造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中,上导轴承、水导轴承和下导轴承的摆度峰值仅相当于业内对精品机组要求的50%;布置在直径4.4米平面圆周上的24件推力轴承瓦最高工作温度差仅为1.7摄氏度,远低于业内对精品机组瓦温最高温差2.5摄氏度的要求。
    向家坝左岸电站4台8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制造的磨砺,创造了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水轮发电机组的新纪录,不仅使哈电的电力装备制造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使我国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的制造技术逐步走向成熟。
    阿尔斯通:通过技术创新挑战极限
    阿尔斯通公司承制的向家坝右岸电站机组,由位于法国和瑞士的阿尔斯通技术中心完成概念设计和模型测试后,移交至位于天津的阿尔斯通水电设备(中国)有限公司进行详细设计和生 产。
    向家坝水电站设计安装的80万千瓦级混流式水轮机,由于输出功率巨大,转子和定子的直径非常大。转轮直径将近10米,重量超过400吨,定子直径达19米,是迄今世界上输出功率最大的水力发电机,单转子重量就超过2000吨,定子重量也超过950吨。其中,定子机壳的总高度为7.7米,定子的堆叠高度达到了3.5米,这意味着定子线棒非常长。因此,要将安装尺寸的公差保持在0.01毫米的范围之内,给设备的制造带来了巨大挑战。在为向家坝项目制造定子线棒之前,阿尔斯通实施了多个车间设计与测试项目,包括测试设备、运输设施和定子线棒装卸设备在内的所有设计和生产环节。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