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熟了

发布人:三峡集团用户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4日  浏览量:

  本网讯(杜健伟)每到李子将要成熟的季节,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新安镇勤俭村支部书记胡开银的电话就响个不停。  

海报设计:赵若伊

  “村里的茵红李快熟了,很多老板都提前打电话要收购。”李子还在树上就已经不愁销路,这是胡开银的甜蜜“烦恼”。

  茵红李是一种优质李子品种,因强光面呈现出紫红色而得名。茵红李果大皮薄,果肉多汁甜脆,即便价格比寻常李子高,也依然是不少消费者采购李子时的首选。

  勤俭村是宜宾市有名的“茵红李示范村”,村里的茵红李已投产规模达到1700亩,不光产量高,质量也极好。眼瞅着快到茵红李成熟采摘的日子,嗅觉敏锐的水果商贩蓄势待发,都想第一时间从勤俭村进货。

  
本文摄影:杜健伟 赵若伊

  勤俭村与茵红李结缘,可以追溯至2015年。村“两委”和村扶贫开发组经过考察,盯上了茵红李这个商机,决定在勤俭村发展茵红李产业。那一年,胡开银为了打消村民顾虑,自掏腰包租下50亩地,带头在村里种植茵红李。看着村支书下地种植茵红李,几位好奇的村民也加入了种植行列。

  几年下来,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收入有了增长。尝到了甜头,村民们想要通过种植茵红李致富的愿望愈发强烈。但胡开银清楚,想要让更多种植茵红李的村民过上好日子,必须扩大种植规模、提升果子品质。这需要一笔不小的投入,村里一时半会拿不出这笔钱。

  2018年,“三峡种子基金”项目的到来,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手续简捷、操作方便,而且具有“小额、低息、滚动”的运作特点,“三峡种子基金”可以为心怀产业致富梦想的村民们提供一臂之力。

  

  何海成是村里最早开始种植茵红李的农户之一,入夏以来,他几乎天天都呆在果园里。守着将要成熟上市的果子,何海成一边忙着养护,一边检查果子成熟情况。

  “你看这颗果子的颜色多好,吃起来肯定很甜。”多年的种植经验,让他成了半个茵红李种植专家。说起“三峡种子基金”项目,何海成充满感激,“多亏了三峡种子基金,我家茵红李种植规模从之前的二三十亩扩大到现在的七八十亩。”

  “三峡种子基金”的创立是为了帮助金沙江下游水电移民和贫困群众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和服务项目,实现增产增收。勤俭村实打实地把“三峡种子基金”用在茵红李产业发展上,让众多村民尝到了勤劳致富的喜悦。如今,何海成已是勤俭村茵红李种植面积最大的农户之一。

  2023年,村民胡国书第三次借用“三峡种子基金”。通过前两次借用,他不仅收入多了,还提前归还了基金借款。

  “我种了20亩茵红李,年产量在4万斤左右。”胡国书说,从今年的长势来看,他肯定又能提前还款,“'三峡种子基金'缓解了我的资金压力,现在我种茵红李比以前的收入高多了”。

  在村支书胡开银眼里,“三峡种子基金”不仅解决了村民发展茵红李产业的资金困难,它的运营模式还促进了勤俭村形成勤劳致富、诚信经营的好民风。

  “刚开始实施‘三峡种子基金’项目的时候,有的村民一听是借款就有些不理解。但通过这几年的管理运行,大家看到了‘三峡种子基金’给全村带来的变化,理解了这笔钱就是要实实在在用在产业发展上,借鸡下蛋、有借有还,才能帮助到更多的人。”胡开银对“三峡种子基金”赞不绝口。

  6月末,勤俭村迎来了茵红李收成的日子。村民们忙活了快一整天,才把新鲜的李子全部送上前来收购的货车。一筐一筐凝聚着村民们辛勤付出的李子,从勤俭村出发前往成都、宜宾等地,为消费者带去夏日限定的鲜甜果味。

  又是一年收成时,勤俭村的李子熟透了,村民们的日子更甜了。

编辑:陈晓英 孙恺 杨思恒

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204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