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 再启新程 #
近年来,三峡集团在甘肃地区积极开发新能源业务,新能源装机超100万千瓦,在发展业务的同时,三峡集团始终把精准帮扶和助力乡村振兴放在优先位置,为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及定西市通渭县地区的群众带来致富新希望。
截至目前,三峡集团向清水和通渭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400万元,大力推动金银花种植、肉牛养殖等产业发展,助力当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金银花开幸福来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秦亭镇长沟村金银花种植基地内,一垄垄金银花迎风摇曳,淡淡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娇嫩的花蕾如银针般挂在枝头。“这种作物耐旱,对土壤要求也不高,一年能采四五次花,收入比种果树强。”长沟村第一书记赵晓斌说。
“今年合作社从村民手里收购了鲜花10万余斤,加工制成干花近10吨,如果顺利销售,今年合作社能收入90多万元。”
在长沟村,从苗木培育,鲜花采摘,再到干花加工,最后销售给各地客商,一朵小小金银花,为村民铺设了一条产业致富路。
“加工合作社的建立,让全村村民种植金银花更有底气了。我也入股了加工合作社,我现在因为金银花给自己当起了老板。”村民程勇强说,去年卖花挣了8000元,还额外在合作社分得了2000元的入股分红。
三峡集团将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扶持发展的金银花种植产业初具规模,清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2600多亩,产业链条完善,种植效益明显,示范带动作用显著。
距离天水市一百多公里外的定西市通渭县李店乡,三峡集团帮扶的塑料大棚改造提升工程效果显著,大棚开展金银花种苗繁育吸纳当地劳动力150人次/天,增加务工收入1.8万元/月。通过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进一步规范了村集体项目建设,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养殖增收有奔头
“我在这边上班现在已经快一年了,主要工作是负责操作各种机械、装卸车之类的,活也不是很重,我一个月大概能挣3000多块钱,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比较稳定。”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大岘村肉牛养殖产业园工作人员袁金明说。
三峡集团帮扶马营镇大岘村建设的千头肉牛养殖产业园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并开始投入使用。产业园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保底分红、收益分红、吸纳务工、技术培训和订单农业等方式,建成“草—畜—肥”循环发展模式的肉牛养殖产业园。
项目公司副总经理白时晟说:“项目规划建成青贮池、饲草加工车间、肉牛产房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年可收购当地群众饲草玉米1万吨。在用工高峰期,可带动当地30余名农户就近务工,年可增收5000元以上。同时,我们带动850户农户种植饲草玉米2000亩。”
项目的实施为加快推进当地肉牛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发挥了积极带动引领作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保障住房人心暖
天水市清水县部分群众住房标准低,存在住房安全风险,加之部分农户住房地理条件存在不安全因素,为彻底解决群众在住房上存在返贫的问题,三峡集团积极捐赠帮扶新建群众住房4户260平方米,改造住房31户 2200多平方米,新建围墙12户,硬化院落28户。
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提高了住房安全性,解决了住房建设后顾之忧,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防止了因住房不安全而返贫,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畅通群众“生命渠”
部分脱贫村基础设施建设不齐,设施运行管护管理不完善,部分存在缺口和短板。三峡集团帮扶清水县新修挡土墙、护坡、排水渠,治理沟道,硬化道路,修复水毁道路等。
经过修复,村庄面貌得到改善,解决了村子常年不治的“牛皮鲜”,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对防护农户住房安全,确保群众出行畅通,防范山洪及地质灾害等起到了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