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孙恺)春日里,走进正在扩建的湖北阳新县阳新屯鸟保种繁育场,入眼即是一方碧水池塘、五栋规整屯鸟舍和多不胜数优哉游哉的阳新屯鸟。
▲阳新县阳新屯鸟保种繁育场现场 本文摄影:孙恺
阳新屯鸟,作为阳新县独树一帜的特色禽类,相传因其食量大(地方俗称“屯得”)而得名。据阳新县志记载,1759年当地就有饲养。几百年来,依托阳新县温度适宜、湖网密布的自然条件和人们的长期选育,阳新屯鸟逐步形成独特的品种特性和特征。
“我们阳新屯鸟高蛋白低脂肪,富含钙、铁、锌、镁等营养成分,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加上易饲养、生长快,是我们阳新最具特色的家禽品种,早在2017年6月就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新县种畜场负责人陈玉林介绍。
尽管阳新屯鸟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与市场前景,但此前一直以散户养殖为主,一般都是一家养几只,偶有几家农户养殖,也不过一两百只,规模非常小。
▲人工养殖的阳新屯鸟种鸟
要想把阳新屯鸟打造成享誉全国的地方名品与乡村振兴主导产业,这种小规模的散户养殖模式显然难以实现。
“对于定点帮扶工作,三峡集团严格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产业帮扶作为重中之重。我们了解到当地规划了‘一只屯鸟、一片叶、一条鱼、一壶油、一篮果’乡村振兴特色主导产业,便将阳新屯鸟养殖项目列在了所有帮扶项目中的第一个。”三峡集团派驻阳新县挂职干部廖洋波说。
要想让阳新屯鸟真正“飞”起来,第一步就要解决大批量、高质量雏鸟的供应问题。
阳新县种畜场作为阳新屯鸟繁育、保种和新品种试验、新技术推广的基地,原有规模只有种屯鸟1000羽左右,年供应雏苗不过10万羽,无法满足全县屯鸟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一直以来都在想办法扩大养殖规模。
陈玉林说:“2024年,多亏了三峡集团帮扶支持,当年就建成了保种、孵化、育雏基地2万平方米,种屯鸟规模扩充到了7000多羽,屯鸟苗出栏量达到30多万羽。”
▲阳新县阳新屯鸟保种繁育场全景
按照规划,这些出栏的屯鸟苗将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遵循“统一孵化、统一供苗、统一养殖、统一饲料、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标准形成屯鸟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峡集团派驻阳新县上余村第一书记周义介绍:“在选择帮扶项目时,我们建立了明确的联农助农机制。帮扶过程中,要求实施主体与所在村集体签订联农带农协议,明确企业在带动就业、村集体分红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周义所在的上余村,水资源丰富,饲料供应充足,非常适宜阳新屯鸟养殖。2024年,村里开工建设一座规模2万羽的屯鸟养殖基地,预计2025年上半年投产。
上余村党总支书记明朝辉介绍:“在三峡集团支持下,我们村建起了屯鸟养殖基地。基地建成后,企业将按照协议为村民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和就业岗位,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和农户增收20多万元。”
▲建设中的上余村阳新屯鸟饲养基地
如今,像上余村这样的屯鸟养殖基地阳新县已建设了十余个,并陆续投产。阳新屯鸟保种繁育场的二期扩建工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预计今年上半年投产。届时,种屯鸟存栏量将达到2万羽,年产优质雏苗100万羽,为阳新县屯鸟产业走向正规化、规模化、品牌化注入强大动力。
阳新县供应链公司负责人王彤表示:“未来,我们对阳新屯鸟的开发将更具深度。通过丰富产品品种,把阳新屯鸟这一特产真正打造成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与乡村发展。”
三峡集团与阳新县开展定点帮扶一年以来,始终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根据阳新县实际需求,精准投向相关产业项目。
据了解,2024年除了屯鸟养殖项目,三峡集团还助力阳新茶叶标准化加工、智慧渔业、生态农业种植、超级芦竹种植、桑蚕养殖等多个符合当地特色的产业项目,这些项目如今都已逐步投产见效。
“三峡集团利用我们村的200亩荒地引入超级芦竹项目,不仅投入资金建设,还帮我们联系技术单位与销售渠道。现在我们完成了头茬收割,今年预计每亩收入能达到2000元。”阳新县网湖村超级芦竹项目负责人刘元胜说。
▲收割前的超级芦竹种植基地
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得好,更要卖得好。
如今,阳新县的农产品不仅走进了景区的三峡爱心驿站,供全国各地的游客选购,还亮相中国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展销会和央企消费帮扶聚力等活动,有效拓展了销售渠道,提升了社会影响力。
▲春日里阳新县风光
“三峡集团定点帮扶阳新,是央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革命老区发展的生动实践。”阳新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编辑:杨思恒 高锦涛 卢西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