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三峡集团助力国家级能源民生工程,为柴达木无电群众送光明
2014年06月24日

  最近一年多,青海省都兰县果米村藏族牧民祥杰一家热切关注着户用光伏电源系统工程的进展。自从听说村里家家户户都能用上太阳能电、彻底告别无电生活的消息,祥杰就早早添置了电视机和洗衣机,正准备再购置一台小功率的冰箱。

  6月17日,记者跟随三峡新能源青海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为祥杰的五口之家送去了户用光伏发电系统。青海省海西州所有和祥杰一样的无电家庭,终于迎来了他们日夜盼望的“太阳”。

  消灭无电区,点亮新生活

  走进高原戈壁深处藏族牧民祥杰的家,院子里的两台汽车让记者印象颇深:一台皮卡车用于转场搬家,一台奇瑞轿车专门用来进城采购日用品,还有一部摩托车用来放牧。据说,这样富足的家境据说在村里也只能算是中等水平。用祥杰的话说,“除了电,城里人有的我们都有了。”

  祥杰一家所在的果米村是个藏族村,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草场深处,海拔近4000米,自然环境恶劣,牧民居住分散,青海电网始终不能有效覆盖。“果米村170户800多人,过去用牛羊粪、柴火取暖照明,后来用柴油灯,再后来用自己买的小太阳能电池板,只有搓衣板那么大,只能支撑两个小时的照明。”村支书朋毛介绍说,“现在,我们这里照明、看电视都没问题了!娃娃们在家里念书有灯了,出去放牧还可以给家里打个电话!”村支书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和海西州的绝大部分地区一样,这里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最多可超过3200小时。户用光伏电源系统可以直接将太阳的光能变换成电能,而且能够有效储存以便夜间使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为这个地区无电、缺电的农牧户家庭提供了最佳的用电解决方案。

  采访祥杰一家时,大儿子当周在旁边不停地用手里的数码相机和手机为记者拍照,这个25岁的藏族小伙子还向记者展示了他去都兰县参加亲戚婚礼时热闹的画面。和城里的年轻人一样,当周是个十足的“微信控”,每天都忙着在“朋友圈”里面评论、点赞。很难想象,以前给手机和相机充电,当周都要骑摩托经过50公里的山路去都兰县城。

  现在,祥杰家里的光伏电源系统不仅能满足基本的照明需要,更能让一家人体验到更加丰富和自由的生活滋味。“我们最爱看中央新闻和青海藏语台!最近在看世界杯!”今天的果米村,全家围坐着看电视不再是一种梦想,当下热播的电视剧也渐渐成为牧民们聚会时的核心话题。告别了无电的日子,村庄寂静、沉默的夜晚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当周的两个弟弟目前正在西南大学和青海医学院念书。提起在马灯旁学习长大的两个大学生儿子,父亲祥杰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未来,祥杰的孙辈们将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识字,也许爷爷某天会拿起那古老的马灯讲起曾经的故事,回忆起2014年6月那个带来光明的草原之夜。

  “这是真正的民生工程”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的有关行动计划,2013年至2015年,国家将投资50多亿元,利用电网延伸和独立光伏供电等方式,全面解决青海省47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三峡集团与多家电力行业央企一道,积极响应国家部署,肩负起消除青海省无电区的社会责任。据悉,项目资金除国家提供部分补贴外,其余缺口全部由三峡集团以捐助形式提供,当地无电居民不用花一分钱。三峡新能源公司作为三峡集团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实施主体,其旗下的三峡新能源青海分公司具体负责海西州无电地区光伏独立供电工程的建设任务。

  2014年6月底前,三峡新能源青海分公司将为全海西州无电户发放和安装7152套功率为340瓦户用光伏发电系统,项目总规模2431千瓦,可解决超过2万人口的用电问题。据三峡新能源青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建平介绍,320瓦是青海省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标准,而340瓦是三峡新能源青海分公司提供给农牧民的标准。在没有太阳的阴天,电池箱储蓄的电量可以保障一户居民一星期的基本生活用电。

  “三峡集团在项目建设阶段采用了十分人性化的高标准设计,后续又开展了培训、保修‘一条龙’服务。”都兰县经济与发展改革局局长左洪介绍说。为了让牧民真正掌握户用光伏设备的使用方法,三峡新能源青海分公司分别在设备发放前、设备领取仪式上以及牧民家现场安装时组织了三次集中培训。

  谈到户用光伏系统对牧民生活的影响,左洪认为,“改善”似乎不足以描绘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随时可用的照明,电视机、小冰箱、洗衣机、手机……这里牧民的生活彻底转变了——这是真正的民生工程”!

  爱心永续,责任相传

  去往都兰县的途中,采访车在青藏高原连绵的山峦中穿行。刘建平对记者讲起沿途每一个风电、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开发业主等信息时都如数家珍。作为国内首批兆瓦级高海拔风机和三峡集团第一座光伏电站的建设者,从2009年来到青海起,他就和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更熟稔这里农牧民的生活习惯。“因为考虑到牧民家具不多,有些牧民会把光伏电池箱当餐桌、茶几使用,我们就在招标时特别要求生产厂家,要把电池箱做成防水设计,成本虽然上去了,但是耐用性有了保障。”

  采访当日,正值祥杰一家即将从冬季草场搬到夏季草场的前夕。逐草而居的游牧民,在“冬窝子”和“夏窝子”的草场转换之间常用牛马驮着家什。考虑到光伏系统散热口的传统外凸设计会磨伤马匹,三峡新能源青海分公司甚至还特别要求制造厂家,改良了多处设计细节。

  责任没有终点。作为承担着消除青海无电区社会责任的央企中首家组织发放设备的企业,三峡新能源青海分公司不仅竭力让无电农牧民更早地用上电,而且力求让他们更好地用上电。在牧民家里,记者看到了用藏、蒙、汉三种文字写成的户用光伏系统说明书,每个部件、每个操作步骤都画出了图示。据介绍,公司还在每个县专门设立了维修点,方便农牧民后续用电维护和咨询。“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是5年左右,为了防止污染草原,我们还将组织对报废蓄电池的采集回收。”刘建平介绍说,“责任是没有终点的。”

  和祥杰一家告别时,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渐渐没入昆仑山麓。

  回望山洼深处的祥杰家,看家藏狗的叫声已渐渐模糊,清晰的只有灯光下一家人忙碌的身影,那是勤劳的牧民在为明天的放牧做着准备。

  返回都兰县城的路上,夜已深沉,星河璀璨。而牧民的夜晚却不再只有黑暗,高原上终于升起了不落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