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人心中有“三峡” ——三峡集团帮扶普米族工作纪实
2020年09月03日

  本网讯(秦明硕)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会少。2020年4月8日,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宣布,普米族实现整体脱贫,这个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实现了民族发展历程中的又一次飞跃。在这一伟大进程中,一家中央企业与普米人“结缘”,用付出和担当在当地群众心中竖起一座丰碑。

  普米人结下“三峡缘”

  直过民族往往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地区,是贫中之贫、难中之难。如何攻克脱贫攻坚战中的深沟巨垒?云南省创造性的提出“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一个民族一个集团帮扶”的扶贫工作模式,而与普米族结缘的是与云南有着深厚渊源的三峡集团。

  2016年3月,三峡集团与云南省政府签订《支持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精准脱贫攻坚合作协议》,2016-2019年投入20亿元帮扶资金,围绕能力素质提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建设、特色产业培育、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六大工程对云南怒族、普米族、景颇族三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给予持续帮扶。

  普米群众老黑谷喜获丰收。(资料图片)

  普米族是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普米族总人口为42861人,居于云南省的有42043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高原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少数分布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香格里拉市等地。

  为帮助普米群众早日走上致富路,三峡集团不惧其难,不辞其细,既打开多措并举、互相协调的组合拳,又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下足绣花功夫。2016年以来,三峡集团累计投入6.7亿元对普米族进行整族帮扶,普米族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2.58%降至2019年底的0.78%,实现整族脱贫。

  截至2020年3月底,三峡集团在普米族聚居区内累计建设农村学前教育校舍13所、建设标准化农村中小学校2所、组织职业技能培训780人次、劳务输出890人次、实施农村安居房建设及危房改造5288户、房屋美化亮化工程1350户、种植经济作物5617亩、养殖猪牛羊等畜类11194头、鸡鸭鹅等禽类7680只、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9个、培育特色农户194户、村内道路硬化366公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92个、村级社区服务站17个、安装太阳能路灯2135盏、热水器420户、建设乡镇垃圾处理工程180个、农村畜圈改造1825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1052户、捐赠标准化卫生室医疗器械84套。

  三峡集团援建的通组路。 黄正平拍摄

  四年时间,点滴帮扶,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出现在一座座普米村寨,越来越欢心爽朗的笑声洋溢在一户户普米人家。

  幸福的歌儿唱起来

  “精准扶贫政策好,三峡集团来帮扶,修了公路修房子,发展黑谷兴旅游,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党的恩情说不完…….”嘹亮的歌声伴着欢快的舞蹈,从位于维西县攀天阁乡皆菊村的和卫芳家飘来。

  和卫芳和村民们一起载歌载舞。  黄正平拍摄

  曾经,贫穷就像一座山,压得和卫芳喘不过气。

  “我每天起早贪黑地忙活,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不再为生计发愁,但是这里条件太差,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摆脱贫困,真的很无助。”忆及辛酸苦楚,和卫芳双眼湿润。2016年之前,她家年收入还不足2000元。

  三峡集团对普米族的整族帮扶,给和卫芳家带来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通过三峡集团的帮扶,皆菊普米族村落的道路、住房等条件很快都得到了改善。和卫芳家趁着三峡帮扶的“东风”,房屋进行了改造,全家人住进具有普米族建筑风格的安居房。改造后的房子干净整洁、宽敞明亮,还能当“民宿”。

  每年都有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攀天阁乡皆菊村,体验普米族民俗。他们住的是普米族民居,吃的是和卫芳和村民们自己生产的老黑谷、当地土鸡等特色食品。白天,欣赏攀天阁坝子风光,晚上,在火塘边听普米族民间歌手对歌。

  “临别时,我给他们装了些自家的土特产代表我的心意。”细心热情的和卫芳赢得了不少回头客。“每年黑谷节时,他们都会来我家吃住。”

  “我们家在政府和三峡集团的帮助下,住进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我们普米人赶上来了!”谈到这几年的变化,和卫芳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和卫芳站在自家门口,幸福地笑着。 秦明硕拍摄

  据三峡集团挂职干部、维西县扶贫办副主任邹春保介绍,由于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措施,皆菊村迪姑村民小组精准扶贫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全部脱贫摘帽。

  变化不止出现在皆菊村,在三峡集团的策划和帮扶下,“世界最高海拔产稻区”“世界第一品牌老黑谷”“普米族文化”等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乡村旅游业覆盖了所有普米族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

  美丽的画卷铺展开

  云南省玉龙县九河乡金普村的大部分耕地属于坡地,村民靠种植包谷、洋芋为生,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全村320户村民,大部分住在危房里,生活困顿,是玉龙县典型的特困村之一。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三峡集团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决定以恢复普米特色民居工程打头阵,不仅给予每户1.4万元的帮扶资金,改善普米族群众的住房,还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精准扶贫前的普米族山村  资料图片

  熊杰是金普村人,2014年他家被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户时,母亲常年卧床,三个女儿正在读书。夫妻夫妻俩愁孩子的学费、生活费,还要挣钱给母亲看病……日子过得愈发艰难。“家里住的的房子快要倒了,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但就是没钱修补。”忆及从前,熊杰满是辛酸。

  三峡集团对普米族同胞的真情帮扶,给熊杰家带来希望。他利用三峡集团帮扶的资金,买了10只山羊,种了附子、重楼等中药材,还有山葵等经济作物,家里有了稳定收入,第二年就顺利脱去贫困帽。“多亏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家里修缮住房、圈房有补助款,三峡集团还帮我们修了通村路,建了普米族火塘,装饰了普米族墙绘,还有产业帮扶…… ”熊杰满怀感激地说。

  在山坡上放羊的熊杰。  陈旋拍摄

  熊杰家是三峡集团帮扶普米族群众脱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通过三峡集团对普米族实施的精准帮扶,金普村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一幢幢民居翻修一新,一条条水泥路干净整洁,一面面墙绘亮丽耀眼,一株株山葵青翠欲滴,一群群牛羊温顺可爱……

  满满的感激装心里

  云南省宁蒗县新营盘乡牛窝子村,是全国最大的普米族聚居村,也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帮扶重点村。全村共有231户800人,都是普米族群众,其中有33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晨曦下的牛窝子村。  资料图片

  胡云彩家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老公患有慢性病不能干重活,两个正在读书的女儿需要供养,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压在她柔弱的肩上。

  “我们村的土地都是干的,没有水,什么都养不活。”胡云彩说,“我每天都要到一公里开外的沟子里去背水,往返就要半天,再没力气做其他事情。”

  转机出现在2016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牛窝子村被纳入“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帮扶重点村,在当地政府和三峡集团的帮扶下,牛窝子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了巨大改善,告别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吃水靠人背”的苦日子。

  胡云彩家利用三峡集团提供的帮扶资金,告别了破旧拥挤的木楞房,住上了安全坚固具有普米特色的安居房,还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安居更能乐业。解决了制约发展的瓶颈,胡云彩家看到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的希望,干劲更足了。在三峡集团的帮扶下,她不仅把种植业发展得有声有色,养殖业也是做得风生水起。

  “我老公在村里干着公益性岗位,我养猪也赚了不少钱,种植果树也有一部分收入,两个女儿上大学还得到过政府资助。”胡云彩感激地说,“家里有了稳定收入,我们家顺利摘掉了贫困帽。大女儿已参加工作,小女儿在上大学,现在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胡云彩(左二)和村民们在一起。 黄正平拍摄

  伴着脱贫攻坚的春风,牛窝子村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普米村寨,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全村33户建档立卡户2019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只要勤劳肯干,我们普米群众也能过上好日子。”胡云彩满怀深情地说,“三峡集团这个名字已深深地印在我们普米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