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天覆地看变化 安居工程惠万家 ——三峡集团安居扶贫工作纪实
2020年09月10日

  本网讯(彭宗卫)安居乐业是边疆少数民族世世代代的期盼。2016年以来,三峡集团帮扶云南怒族景颇族普米族精准脱贫攻坚,重点围绕安居工程、素质能力提升等6大工程开展帮扶工作,开启了与边疆群众血浓于水的帮扶历程。

  4年多过去了,帮扶效果怎么样?安居工程在怎样推进?边疆群众生产生活面貌如何?带着这些话题,近日,中国三峡传媒记者赴怒江、德宏、丽江、迪庆等地采访。

  围绕住房谈感受,对比今昔说变化,回顾搬迁感恩三峡,边疆村寨的民族群众眼里含着幸福的泪水,言语中对三峡集团助力精准扶贫充满感激。2016年以前,当地群众很少知道“三峡集团”这个企业名称,如今“三峡集团”已经成为他们口头上表达最多的“热词”。

  怒江州福贡县知子罗安置点。

  挪穷窝住洋楼

  怒江采访遇上连阴雨,走进怒江州福贡县鹿马登布拉底村干布小组,60岁的迪路四把记者一行迎进家门,开门见山就说:“自己这辈子根本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

  迪路四的新家距离破旧的“千脚屋”老房子只有100多米远,低矮破旧,经过多年的烟熏火燎,安全卫生条件极差。干布小组是三峡集团帮扶打造的民族特色村寨,集中安置51户233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5户158人,怒族、白族、傈僳族混居,他们享受到安居工程的政策优惠,2017年安置点建成搬家。跟迪路四一家情形相似,都是从低矮密集的“千脚屋”搬迁宽敞明亮的二层、三层楼房。

  搬迁前怒江州福贡县鹿马登乡干布小组村民居住的“叉叉房”

  迪路四坐在新家的阳台上,空山新雨,山高云绕,抬头望见雄伟怒江,美丽的大江两岸,群山如一幅巨大的挂画。“自己几乎没出什么钱,就把楼房建好了。如果没有国家补助,靠自己根本想都不敢想。”他说。

  搬迁后福贡县鹿马登乡干布小组村民的住房。

  门口,挂着一面彩色的三角形流动红旗,写着“布拉底村干布小组内务卫生洁净户”。迪路四说:“搬进新房子,我家就脱贫了。现在的日子过得很开心!”

  迪路四掰着手指算,以前在山上种玉米,费工费钱收成少,前几年改种10亩苹果,2019年卖了7000多元,还有很多没挂果。儿子35岁了,常年在外面打工。“有了新房子,儿子找媳妇就有希望了!”

  福贡县鹿马登乡干布小组村民居住环境有了大提升

  据介绍,2016年至2019年的四年间,三峡集团投入20亿元帮扶资金,围绕能力素质提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建设、改善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等六大工程,对口帮扶云南怒族普米族景颇族3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涉及怒江州、德宏州、丽江市、迪庆州等4州(市)、11个县(市),21个贫困乡(镇)、100个贫困村。

  福贡县匹河乡老姆登村位于怒江畔的半山腰上,是俯瞰怒江、远眺高山峡谷的天然观景台,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2017年,在三峡集团帮扶下,老姆登村29户建档立卡户每户补助4万元,贫困群众全部解决了住房问题。安居工程和乡村道路的改善不仅改变了贫困家庭的住房条件,还为群众增收致富和发展老姆登旅游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从2017年开始,村民陆续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老姆登成为怒江旅游的一个著名景点。

  福贡县匹河乡的“中国最美村寨”-老姆登村

  福贡县匹河乡果科村阿加王底村民小组地处沪水县与福贡县交界处,是福贡县最南边的第一个村寨,也是三峡集团帮扶建设的91个三峡新村之一。从2016年开始,福贡县整合利用三峡集团帮扶资金,把阿加王底自然村打造成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庄。

  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果科村阿加王底村寨

  72岁的老人拖干波,曾担任阿加王底自然村小组长40多年,他至今仍无法想象自己是如何住上二层小楼房的。“1955年,我住在石头缝里,连茅草房都没有。后来割了半年茅草,盖了一间小茅屋,全家六口人挤在一间茅草屋里。再后来有了劳动力,全家人把茅草房变成了‘千脚房’。”

  拖干波说,改革开放以后,在政府帮扶下,乡亲们都盖起了石棉瓦房,自己一家人挤在低矮的石棉瓦房里,依旧十分局促。2017年,在三峡集团帮扶下,阿加王底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之初,他家就享受到4万元三峡集团帮扶资金,县政府通过整合国家扶持资金,家家户户都住进了砖混结构的两层楼房。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村子里修建跳舞聚会的广场,这幸福美景让拖干波老人“至今都不敢相信”。他说:“要是没有政府和三峡集团的帮助,我这辈子都住不上这样的好房子!”

  挪穷窝,住洋楼;拔穷根,奔富路。4年来,在三峡集团帮扶下,像迪路四一家发生巨大变化的家庭数以万计。三峡帮扶所到之处,“感恩共产党,铭记三峡情”成为脱贫群众口头上的时髦用语,边境线上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谋发展,凝心聚力稳边疆。

  拔掉穷根奔富路

  在德宏州瑞丽市,记者采访了三峡集团帮扶的户育村,走进整洁漂亮的边疆民族村寨,看到一批已经建成的“安居+”“产业+”项目,充分惠及边疆群众。

  德宏州瑞丽市户育乡尹山景颇特色村

  芒市谢里村是中缅边境线上的一个小村子,在三峡集团帮扶下,村里30个建档立卡户原址重建,147人搬进宽敞明亮且有民族特色的新居。

  一跃跨千年,全村齐脱贫。谢里村下寨的余有林说,几十年前父亲那一辈人从原始森林里搬出来,一家人挤在用石棉瓦和空心砖建成的房屋里住。2017年,政府补贴4万元、三峡帮扶4万元,余有林贷款6万元建起一所有景颇族民族特色的独栋小院。在产业帮扶政策支持下,他还成了远近有名的养殖大户。

  帮助边疆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意义十分重要。一个脱贫村寨就是一座“兵营”,一个脱贫家庭就是一个“哨所”。边境线上的村民脱贫致富,不仅仅关系到个人家庭的生活,更关系到国土边境的安全。

  在中缅边境的德宏州陇川县陇把镇龙安村,2017年以前村里大多数都是土坯房,少数是空心砖房,居住环境特别差。村民孔令东说,老房子比较低矮,采光也不好,加上雨水多,屋内潮湿,房子被定为危房。国家扶贫政策给孔令东一家带来很大变化,他激动地说:“我们家获得了6万元三峡集团安居房项目补助和6万元政府补助,终于建起了新房。在三峡集团帮扶下,我们村子变了样。”

  这是三峡集团精准帮扶景颇族安居工程建设的一个画面。在龙安村,像孔令东这样的112户建档立卡户都盖起了新房。三峡集团投入数亿资金帮扶陇川县实施精准脱贫攻坚项目,其中大多数资金用于实施安居项目拆除重建和修缮加固民房。

  “去年3月开始盖房,今年春节就搬进新房子。100多平方米,三室一厅,还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漂亮得很。”孔令东指着身后宽敞明亮的新家自豪地说。在国家扶贫政策帮助下,除了种水稻和甘蔗,孔令东还种植了2亩砂糖桔,开始学会养牛,他还在以建档立卡户为主成立的村合作社打工。“在家门口打工,我学到了专业技术,将来还能从合作社分红。”

  德宏州盈江县太平镇石梯村与缅甸山水相连,是一个景颇族、傈僳族杂居的边境山区村寨,村里有建档立卡户43户72人。石梯村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鸟类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有鸟类400多种,中国仅有的五种犀鸟、林雕鸮、灰孔雀等珍稀鸟类都分布在这个区域。

  10年前,石梯是个“水、电、路”不通的村庄,群众住茅草房,生产生活非常困难。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在观鸟开发区建设带动和三峡集团帮扶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5岁的徐小龙成为这个“变化”的受益者,他家翻建了3间民族特色大瓦房,新建了4大间民宿,自建了4大间餐饮凉亭,搭上“观鸟经济”快车。

  盈江县石梯村的美丽村貌

  “过去家家住茅草房,村民们都没有见过瓦房。”过去客厅烟熏火燎,现在宽敞漂亮;过去火塘上架锅灶就是厨房,芭蕉叶铺在地上切菜,现在家家都建了干净卫生的厨房,用磁炉做饭;过去家家户户没有厕所、随地大小便,现在有干净明亮的卫生间和洗澡间。

  除了种30亩坚果,徐小龙还成了“网红”观鸟堂主。“国内外来石梯观鸟的游客多,客人联系我,负责接待吃住和观鸟,每年收入十多万元。2017年开始搞民宿,4间房接待了200多人次。”徐小龙说,靠山吃山,观鸟经济发展起来后,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穷山村建成了旅游景区,村民一直奔小康。“我们现在挣生态保护的钱,看到林子里的鸟,就像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到处是一派现代田园乡村风光,一栋栋别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宽敞明亮的小广场,房屋干净整洁,村道四通八达。怒族、景颇族、普米族群众过去居住的茅草房、木板房、篾芭房等危房不复存在,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聚集区贫困群众安居条件改善明显。

  三峡集团援建布拉底村干布民族特色村寨、安居房(全景)

  安居乐业奔小康

  主攻安居工程,群众安居乐业。4年多以来,三峡集团帮扶云南3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主攻安居房建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区较为突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落实,让贫困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在西南边陲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两岸所,在高黎贡山、玉龙雪山腹地,一个个民族特色村寨错落有致地嵌在山间,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民族村寨的变化,是地方政府整合三峡帮扶资金,融合美丽乡村文明建设、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村容村貌改变、致富产业发展和村民素质提升共赢局面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三峡集团帮扶云南省怒江、德宏、丽江和迪庆4个州市针对农村安居房建设及危房改造共计投入帮扶资金5.78亿元,完成投资5.65亿元;针对易地搬迁共计投入帮扶资金6863万元,完成投资6513万元,实现了建设安居工程、危房改造14625户,异地搬迁1086户,助力帮扶州(市)夯实“两不愁、三保障”基础,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住进幸福美丽新家园。

  三峡集团支持建设的匹河乡知子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福贡县石月亮乡利依路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三峡集团采用“政策补助、统规自建”的方式,帮扶完成怒族、普米族聚居区5849户安居房建设,完成1035户美丽宜居住房建设,实现怒族、普米族聚居区建档立卡户户均有一栋遮风避雨、人畜分离且达到抗震标准的美丽宜居住房。

  福贡县上帕镇古泉村三峡集团援建安居房

  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景颇族群众聚居在5个县市40个乡镇181个行政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765人,三峡集团累计投入3.09亿元帮扶完成房屋建设(含加固、改造)6107户,通过建设改造提升,使群众居住的房屋更加安全,居住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和舒适,生活居住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极大地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自信心。

  在丽江市,三峡集团紧扣丽江市普米族聚居区住房条件和人居环境差,存在“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等问题现状,实施安居工程、人居环境提升等工程,从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希望解决的困难问题着手,破除精准脱贫的“瓶颈”制约。4年来,聚焦住房安全问题,紧盯偏远、危险、贫瘠、出行不便的深度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累计投入3575万元,改造危房970户,使普米族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在迪庆藏族自治州,三峡集团帮扶维西县以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住上安全房为抓手,大力实施住房改造、特色民居建设等,4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048万元,完成安居工程建设2411间,受益群众近万人。三峡集团帮扶的4个普米族行政聚居村实现无危房,通过改造达到安全稳固遮风避雨要求,使贫困群众住上了安全房。

  三峡集团的帮扶明显改善了贫困人口的住房条件,也加快了贫困地区发展,为边疆地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力量。走进帮扶村寨,村民房屋规划有序,民族特色院落洁净美观,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矗立在宽敞的道路两旁。村里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硬化道路四通八达,孩子就在集中安置点上幼儿园,村民生病了就在村医务室治疗。

  福贡县匹河乡五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三峡幼儿园”老师正在带领孩子们上室外活动课

  福贡县石月亮乡依路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三峡幼儿园孩子们正在排队等待家长接送

  居住条件的巨大变化,彻底改变了怒族、景颇族和普米族群众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物质上,他们彻底改变过去的居住、生产、生活、交通条件,适应全新的生活环境;精神上,他们开始融入现代生活、重视卫生、学习普通话,普遍重视子女教育,外出打工融入社会,追求城市生活品质,逐步改掉落后的风俗习惯。

  三峡集团支持建设的匹河乡指挥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边疆扶贫,翻天覆地。三峡集团精准帮扶云南怒族、景颇族和普米族脱贫攻坚运行和作为,为下一步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黄云波表示,在所有帮扶云南脱贫攻坚的单位中,三峡集团工作做得最实,成效最显著,三峡集团帮扶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衷心爱戴和拥护。三峡集团帮扶云南展现了一个有高度政治责任感、胸怀宽广、敢于善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央企形象。三峡集团帮扶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脱贫攻坚,既是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创造了一个集团帮扶三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脱贫攻坚的具体范例。

  图片由传媒公司和云南扶贫挂职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