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区脱贫攻坚第一线的三峡人(下)
2020年08月20日

  本网讯(吴豪强)连绵起伏的大、小凉山,是彝族人赖以生生不息的怀抱。但这里气候恶劣、交通闭塞,也让彝族人羁留于此、困顿于此。千百年来,凉山彝族人把生命种在大山里,与贫困抗争,向命运呐喊,但始终摆脱不了贫困的束缚。很多人说,贫困的凉山就是中国的“非洲”。

  为了实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庄严承诺,党中央、国务院吹响了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的冲锋号和动员令。凉山州是全国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是四川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自2016年以来,三峡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积极履行央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聚焦四川凉山彝区,累计捐赠2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四川省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确保项目资金有效使用和精准落实,三峡集团抽调6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驻点凉山,他们扎根在凉山大地,与当地扶贫干部同吃、同住、同行、同劳动,这群靓丽的身影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孟广林:“只有把工作做细做好了,心里才踏实”

  金阳县地史村是三峡集团援建帮扶的贫困村之一,三峡集团援建380万元建造38户贫困户安全住房,受益贫困人口247人;援建230万元用于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发展种养殖业项目,覆盖贫困户75 户、贫困人口477人,待项目完全投产后,预计每户每年增收7300元以上;计划投入643 万元用于集中安置点道路硬化2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实施整村安全饮水工程3公里,修建一座“地史村三峡连心桥”桥梁等基础设施工程;援建320万元修建民俗多功能用房、污水排放及处理设施、垃圾房及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我们不参与这些项目的规划与决策,但我们有责任核实资金和项目落实落地,有责任对这些项目的实施进度、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三峡集团帮扶的每一分钱、每一个项目都精准地造福贫困群众。”做事极其认真的孟广林一字一句地说。

  孟广林(左)检查金阳县木尼古尔村贫困户安全住房入住情况。

  这位来自长江电力溪洛渡电厂的技术干部,来凉山挂职扶贫的想法很简单:原来是与机器、设备打交道,现在来与人打交道,希望以此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19年7月10日,孟广林组织对三峡集团帮扶的金阳县地史村房建建设工作进行了巡查,发现该村安全住房项目存在施工人员配置少、原材料未进行报验(合格证缺失)、墙体厚度不足(砖混结构房屋违规使用单层砖砌墙)、墙体歪斜、砂浆不饱满、柱子箍筋间距过大等问题,及时向该村第一书记及相关领导通报了情况,纠正了住房建设存在的安全隐患。

  “只有把工作做细做好了,心里才踏实。”孟广林说。

  孟广林(右一)检查布拖县特木里镇集中安置点建设情况

  真正参与到扶贫工作后,孟广林才发现,扶贫工作远远不是想像的那么简单,帮扶项目的进展不理想,管理的方式不一样。有的项目基础资料缺失无法正常施工,有的帮扶项目资金到位了但长期“趴账”,有的项目管理不到位、进展缓慢。

  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只能是不挑不拣,遇到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潘诚成:“我有一个‘心愿’,一定要完成”

  看着普格县、宁南县的三峡新村拔地而起,看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变成了畅通的水泥路,看着贫困群众不再“人畜共居”,潘诚成感到由衷的高兴、自豪。

  两年前的普格县夹铁乡莫尔非铁村,90多户房屋,仅有1户是比较坚固的石壁房,其余都是低矮的土坯房。驻村第一书记介绍说,老百姓“慵懒散漫”惯了,在街边,经常可以看到无事可干的老百姓,妇女儿童在捉身上的虱子,男人们目光呆滞,喝着低劣的酒。

  潘诚成(左一)检查三峡新村建设情况

  2017年,三峡集团援助莫尔非铁村建设三峡新村,经过不懈努力,一座座砖瓦新房已经全部建好,水泥路连通家家户户,老百姓的思想和面貌也慢慢得到了改变。三峡集团出资修建集中畜圈项目,发展村集体经济,扶贫干部帮助老百姓发展特色产业,目前,该村珍珠米、花椒、核桃种植、种草养畜等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生活条件改善了,老百姓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也逐渐勤劳了。老村支书阿达此且平日里念叨最多的,就是“党的恩情永远都感激不尽”,他说,路修好了,房子建好了,水接通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府代缴了,低保生活也给他兜底,管吃管穿管住,这一辈子,从没遇到过这么好的政策,从未有过这样的幸福。

  潘诚成是来自三峡发展公司的一名水电建设工程师,2018年7月,他离别家人,报名来到凉山挂职扶贫。

  对于曾有一段挂职经历的潘诚成,有很多人看不懂、甚至怀疑他的动机。“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想。我都要来,为什么?因为别人看不到我的内心,也不了解我的想法。”潘诚成说。“其实,来这里扶贫,为了一段未完成的心愿。”

  潘诚成(左)检查三峡新村建设情况

  潘诚成说,那是2016年,他被选派到湖北省郧阳县贫困村白浪镇东沟村、会沟村和寺沟村驻点扶贫。3个多月时间里,他和工作队员一起走村入户,慰问了30余家贫困户、老党员、老干部和军人家属;帮助贫困村解决了饮水问题、筹集了修路资金、组织了劳务输出、启动了产业发展,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但由于工作调动,原计划中帮扶贫困学生入学、持续跟进扶贫产业等项目,没有来得及完成。在他的心里,好像总有一件事没有完成。

  来到凉山,潘诚成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扶贫工作上。潘诚成说,凉山州普格县、宁南县、西昌市累计有1万多人在三峡集团帮扶下脱贫,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改善。

  潘诚成的女儿已经1岁多了。当她见到常年在外、难得回家一次的潘诚成时,却是害怕地往外婆身后躲。如何让女儿亲近自己,成了现在潘诚成做好扶贫工作之外的另一“新任务”。

  刘松:“能亲自参与凉山彝区脱贫攻坚工作,我感到很自豪”

  2019年底,根据三峡集团主动参与地方政府脱贫攻坚工作安排,刘松确定轮换顶岗马共强,到四川省扶贫开发局国际合作与社会扶贫处挂职,常驻凉山开展工作。

  “作为一名党员,自己有义务为国家的脱贫攻坚工作尽一份力,能亲自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也是自己的光荣。”刘松说。

  刘松(右二)与昭觉县四开乡洒瓦洛尔村三峡新村村民合影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瞬间爆发,全国上下都经受着一场严峻考验。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要求大家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峡集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精神,3月8日,刘松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乘坐三峡集团移民工作办公室白鹤滩移民项目部车辆赶赴凉山州扶贫工作一线,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复工复产。

  刘松负责联系凉山州昭觉县,昭觉县是四川省凉山州7个未摘帽县之一,也是省级挂牌督战县。截止2019年底,昭觉县仍有55个贫困村、0.7万贫困户、3.3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在11.3%,脱贫任务重、时间紧。

  刘松(左二)下乡检查工作。

  刘松经常对县里的扶贫干部这样说,“作为扶贫接棒手,我要确保三峡集团帮扶项目落地落实,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收官之年,稳定住、巩固好这来之不易的成果。”2020年,三峡集团新增支持昭觉县4000万元脱贫攻坚资金,累计支持昭觉县1.6亿元,共开展了108个项目。其中,近9800万元用于住房建设。截至目前,新建三峡新村14个,已完成新建住房1526户,房屋功能改造275户,危房改造599户,及时助力昭觉县按期解决了“三保障”问题。

  刘松作为凉山帮扶工作组的一名新成员,他明白,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他将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成果,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盛夏时节,红艳艳的三角梅,在凉山大地上漫山遍野地盛开。

  一年多来,这6名年轻人不顾劳累,爬山涉水跑遍了凉山州数百个贫困村。不管处在哪里,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他们都能像三角梅一样,落地生根,绽放着灿烂的青春红。

  凉山州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刘辉南说,这6名年轻人为凉山州脱贫攻坚出谋划策、贡献力量,我们内心里充满了感激。

  凉山州扶贫开发局社会扶贫科科长吴贤顺说,这6名年轻人作风踏实,非常接地气,符合凉山州扶贫工作的要求和期待。

  山路弯弯,江水绵长。这些离家千里的年轻的三峡人,为了心中的梦想,持续奋勇前行在广袤的凉山大地上,青春的脚步,坚定又矫健。青春的背影,靓丽而多姿。

  本文照片均由移民工作办公室提供